冬至往后,乡村的早晨寒意愈盛。12月15日一早,曾青背着药箱,穿戴白大褂,行走在乡下小道,开端了一天的送医送药。小小的药箱连接着蕉源村881户乡民的健康,也见证了曾青的驻村之路。
曾青是万安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党员干部。2021年9月,单位选派驻村干部,1993年出世的她,第一时间就报了名。
驻村的作业并没有幻想中的轻松。蕉源村下辖29个自然村,且人口涣散、村情杂乱。
每一次的走村入户,曾青都会背着一个小药箱,带上血压计、听诊器、血糖仪,在50多天的时间里,她遍访了全村3062人,其中有115户418人脱贫户、监测目标。她一边为乡民查看身体,有小病小痛的,送上药品,奉告需求留意的几点;一边和他们聊家常,了解了解相关情况。一个药箱架起了干群“连心桥”。
乡民陈玉明2019年末因脑出血呈现左面偏瘫,一天到晚只能坐着,精力萎顿。
为了他缓解病况,曾青屡次约请医院恢复科的医治师上门为他进行恢复,她自己把握相关技术后也常常为他做恢复训练。现如今,陈玉明现已能拄拐行走了,还能去圩镇转一转,人也精力多了。
“现在天气冷,但不能偷闲,也要恰当活动活动。”在陈玉明家里,曾青很自然地拉着他的手帮他活动关节。
“是曾书记给了我们家期望。”陈玉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,“上一年我家儿子也成婚了,日子是跳过越有盼头。”
“基地占地15亩,现建有2栋鸡舍,年出栏2000多只。”曾青一边介绍基地的情况,一边调查着乌鸡的情况。“乌鸡胆很小,遭到惊吓就不吃食。”
“曾经蕉源村的工业单一,村团体经济单薄。曾书记有主意、有干劲,很快就给村里开出了致富良方。”枧头镇蕉源村党支部书记陈正平介绍,为开展村团体工业,曾青屡次外出调查学习,终究挑选了乌鸡饲养。
“自己不会那就向师傅学。”为了让乌鸡饲养项目顺畅落地,曾青数次向邻县的饲养大户学习讨教。“诚意、谦虚、耐性,总能把工作做好的。”饲养常识的丰厚让蕉源村的乌鸡饲养工业少走了许多弯路,乌鸡质量也深受客户好评,乌鸡饲养年均为村团体增收10万元。
“下一年我计划再建几栋鸡舍,把饲养规划再渐渐扩展,也能给老表供给更多的工作岗位。”谈及乌鸡饲养的下一步计划,曾青胸中有数。
一个药箱,拉近了干群间隔,看护了一方健康,开出了致富良方。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我期望自己能同蕉源村的干部群众一同,把蕉源村建设得更好!”关于蕉源村的未来,曾青充满信心。(林海宾)